48日,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华等领导一行组成的调研组莅临我院,对我院服务地方发展、地方支持高校发展的有关情况,以及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和科技成果支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会现场

学院党委书记许可介绍校地融合发展情况

首先,学院党委书记许可对市人大调研组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作了学院关于立足济宁加快校地融合发展情况的报告。在报告中,许可书记提到,自2010年迁建新校、集中办学以来,学院确立“立足济宁、面向鲁南、服务山东”的办学定位,学院建立了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开设43个专业实现了对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的全覆盖。

学院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走特色化办学、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办学和产学研结合办学的路子。学院聚焦“十强产业”,对标“新工科”建设标准,与德国史太白大学、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库卡机器人集团等校企合作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学院,与腾讯集团合作共建腾讯大数据学院,与澳大利亚高校以及多家文化传媒公司合作共建文创艺术学院,在原有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和环保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服务十强产业创新体系。建成了鲁西南第一家知识产权学院,以培养输出应用型、实战型、操作型知识产权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知识产权人才的在校培养和在职培训。建立中国科协信息服务济宁中心,帮助企业注册科技信息获取账户。由我院承建的一处市级综合公共实训中心,建成后可满足本地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与太白湖新区政府合作共建的济宁太白湖新城大学科技园,将成为济宁市乃至淮海经济区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基地。

在报告中,许可书记提出了关于加强校企合作、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建议我市出台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条例、办法,推动和规范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济宁市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为济宁市先进制造业培养面向未来的跨学科工程技术人才,为济宁地区制造业提供智能制造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推进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华讲话

实地调研学院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华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亟需转换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效率,这一过程中,职业类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服务,高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就业,需要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动力,高校与地方的紧密融合能够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此次调研活动,了解学校加快发展和加强校地合作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校地深度融合发展搭建平台。(文/庄子帆 摄影/张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