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建设基本情况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教学团队2019年7月被确定为国家级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目前有成员20人,其中博士8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人,山东省技术能手1人,高级职称12人。团队荣誉硕果累累,荣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团队带头人为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光伏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光伏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硅材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依托新能源光伏技术专业群,该专业群目前是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的一流专业群。包含光伏材料制备技术、光伏工程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培养学生10余届,为社会输送国际化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2000 余名。

二、团队建设举措

建立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建设

为高效推动团队各项建设任务,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成立了团队建设委员会和项目组,学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列入一把手工程。对教学科研工作所需的师资队伍、实验场地等资源给予优先配置。完善团队管理体制、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制度,制定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确立阶段性的工作目标,有计划、分步骤、高质量地建设教学团队。

▲组织保障体系图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组组织机构框架图

引培结合构建校企混编、梯队化、体系化团队

1.构建“专业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三级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机制

实施领军人物聘请计划、名(大)师引进培养计划、专业带头人提升计划、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引聘行业大师——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琪博士为客座教授,成立“王琪博士工作站”,引领光伏专业群的建设。聘请来自晶科能源、晶科电力等企业的4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完善“双带头人”培养机制,支持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时跟踪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

▲学校与王琪博士签订聘用协议

2.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发挥省级黄大年式光伏发电教学团队和济宁市光伏系统工程实验室、研究所、研发中心等作用,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建设2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优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4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提供优质平台。培养了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在国家和省级大赛中获奖4项。

▲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平台、优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晶科能源、理工昊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3.多措并举,锻造新时代“双师型”“工匠之师”

大力实施“六项强师工程”,安排教师参加国培省培、访问、授课、项目合作或进修,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科研方法,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培养教师国际化意识和素养。

▲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证书

 

▲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专题培训

鼓励教师按照定企业、定岗位、定任务的“三定”原则到行业企业一线实践锻炼,进行跟踪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实践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模式。

▲专业教师在晶科能源公司参加顶岗锻炼

▲专业教师参与组件生产设备操作调试实习

聚焦“校企+校际”协同推进协作共同体建设

1.“校企+校际” 联姻,形成命运共同体

按照专业领域,联合德州职业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同类院校,建立完善校际协同工作机制,建立“校际协作共同体”。增强院校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通过整合共同体内优势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带动共同体内各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学校间先进教育理念共享,管理机制共享,课程改革资源共享。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与晶科能源、晶科电力、浙江瑞亚等服务“一带一路”企业深度合作,建设晶科(中国)科技学院,在晶科能源、东方日升、理工昊明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轮流安排骨干教师赴站进修,专兼职教师协同工作,推进校企人才培养方案“双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课程“双讨”、师资力量“双培”、实践平台“双建”、教学质量“双评”,实现校企“双元”育人。


▲学校与晶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晶科能源、东方日升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

2.参与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创新团队共同体的建设

积极参与由陕西科技大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创新团队共同体”的活动,参与《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创新团队共同体章程》的起草与制订工作。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新能源与环保技术共同体组织的南京、江苏等地的研学交流活动及课题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专题研讨活动。2020年12月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我校参与申报的《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获教育部批准立项。2019年,我校主持的《新能源光伏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创新》国家级职教团队课题研究项目获批立项。

▲创新团队研学交流活动

▲创新团队组织课题开题活动

▲我校创新团队汇报课题、课程建设情况

深化三教改革推进课程建设

 

1.聚焦“1+X”证书制度,构建"岗课证创"相融通的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四个课堂”联动育人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岗课证创"相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新能源光伏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1+X”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构建基于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光伏专业群课程体系

立项以来,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项以上,申请专利3项。

2.聚焦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助推“三教”改革

对接职业成长规律和光伏产业发展前沿,校企共同开发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和“走出去”国际化课程,建设以能力为本位专业群特色课程和共享型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实践“互联网+”视域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教学模式。建成山东省光伏发电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立项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开发校本教材5部,校企开发在线精品课程2门,开发国际光伏课程2门。

2021年,《光伏组件加工技术》获批教育部思政示范课程,《光伏组件加工技术》《光伏电站运行维护》获批山东省思政示范课程。

▲《光伏组件加工技术》获批教育部思政示范课程

厂校融合

打造产教融合资源共享一流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成2.5MWp全国第一家屋顶光伏并网实训电站、全国高校第一家300KWp水上光伏漂浮并网实训电站、全国高校第一家互联网+光伏智能运维实训中心、晶科光伏产业链体验中心。2019年,光伏专业群实训中心获批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021年,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

▲新能源光伏技术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形成晶科特色的“厂中校” 校企合作模式。同时,与晶科共建马来西亚海外实训基地,培养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山东理工-晶科能源马来西亚实习教学基地

搭建平台打造光伏专业社会服务典范

参与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济宁“领跑者”100MWp光伏电站建设,与山东理工昊明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承担27村的光伏精准扶贫工程项目,助推“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完成了泗水大正汽车工业园50kWp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培训和技术服务年收入800余万元,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达52项,打造了光伏专业社会技术服务典范。

▲全国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微山光伏发电项目

▲ 骨干教师参与泗水县、梁山县屋顶电站建设项目

 

▲  光伏精准扶贫工程项目

三、成效与推广

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教科研成果更加突出

师资校企共育,专兼职教师“双岗双责”,通过国培省培、国内进修、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优秀技术骨干进校园等多种途径,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培养了一支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了省级教学名师1名、青年技能名师1名,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团队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中获奖4项,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规划课题、教改课题15项,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达52项。

发挥共同体优势资源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发挥共同体成员单位作用,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行为养成与职业素养、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深度对接。2019年以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8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0余项。

为光伏新能源企业先后输送了1000余名员工,对口优质就业率由86.5%提高到97.8%,被合作企业评为“校企共育最佳单位”、“人才培养满意单位”等。新能源光伏专业群育人成果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成《少年工匠》全国推广,被山东省教育厅收录为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获奖证书

▲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 学生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年工匠》节目录制

四、工作展望

推进协作共同体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校校、校企互派骨干成员轮训交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深化与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合作,将晶科(中国)光伏科技学院建成具有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二级学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加强公共课、专业课教师协作推行“三全育人”

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对接“1+X”证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加强公共课、专业课教师协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光伏产业“大国工匠、君子人格”的培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模块化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跨界融合创新与协同分工推进相结合。

注重成果“凝练+推广”全面提升专业影响力

适时提炼总结团队建设经验成果,并通过举办和参加全国性会议、论坛,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制作成果展示画册,开发微信公众号推广平台,参加协作组织或联盟等方式推广成果。依托中国光伏农业职教集团、电力行指委、有色金属行指委、职业教育学会等平台,向国内外院校学习和推广团队教师能力建设经验和成果,应用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