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专业群子项目建设进度表

                                                      建设项目负责人:候玉叶

整体目标(注明专业群包含专业)

该专业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无人机应用技术5个主体专业。

对标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主动适应区域内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动态调整智能制造专业群布局。以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建设和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办学活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成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以推行现代学徒制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准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以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为平台,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中德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高地,提升专业群技术技能积累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建设期满,专业群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专业群前30位,新兴专业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全国排名前3位。

建设项目

中期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验收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1.体制机制建设

负责人:马成玉

1.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责任人:董铭

预期目标:

探索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推动牵头成立山东无人机产教联盟;牵头成立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全国无人机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

验收要点:

1.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建设方案及运行管理等材料;

2.智能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等材料;

3.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及运行材料;

4.产教联盟资源建设委员会等筹建材料和成果。

预期目标:

完善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建设;完善山东无人机产教联盟建设;建成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项目;产教融合育人成效明显。

验收要点:

1.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建设过程及运行管理等材料;

2.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及运行材料;

3.全国无人机教学资源建设委员会成立文件及工作材料;

4.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材料。

2.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运行保障机制

责任人:侯玉叶

预期目标:

完善“联诚数控学院”“辰欣学院”,产业学院运行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和管理机制;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构建“项目引导、三精准、四阶段”工业级人才培养路径,新增1所企业合作开展学徒制订单培养。

验收要点:

1.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方案1

2.现代学徒制专业运行管理制度;

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1份;

4.现代学徒制专业学生培养过程材料;

5.现代学徒制培养典型案例;

6.校企共同招生材料;

7.“联诚数控学院”“辰欣学院”相关材料。

预期目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明显,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运行和管理机制,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优化“项目引导、三精准、四阶段”工业级人才培养路径,新增2所企业合作开展学徒制定向培养,学徒制培养在校内外发挥示范作用。

验收要点:

1.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方案1

2.现代学徒制专业运行管理制度;

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2个;

4.现代学徒制教研课题研究材料;

5.现代学徒制专业学生培养过程材料;

6.现代学徒制培养典型案例;

7.校企共同招生材料;

8.“联诚数控学院”“辰欣学院”相关材料。

3.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机制与诊断

责任人:侯玉叶

预期目标:

完善智能制造省级品牌专业群,争创国家级骨干专业;制定专业群建设规则和管理制度,统筹“3+2”连读中高职人才培养;专本贯通班与普通班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构建基于ISO9000的高职院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监测机制,建立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制定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引进社会第三方对学生进行跟踪测量评估;定期发布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验收要点:

1.专业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和建设标准;

2.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3.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4.专业群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5.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预期目标:

完善智能制造省级品牌专业群,争创国家级骨干专业;专业群适应国家产业发展,专业群内共享资源效果明显;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构建起基于ISO9000的高职院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和监测机制,形成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制定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社会第三方对学生进行跟踪测量评估作用发挥明显;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指导专业建设效果明显,完成专业群诊改报告1份。

验收要点:

1.专业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和建设标准;

2.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3.师资队伍建设过程材料;

4.专业群质量诊断与改进实施过程材料;

5.专业建设调研诊改报告(含企业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6.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7.专业群诊改报告。

4.健全智能制造“教学工厂”运行机制

责任人:苗新波

预期目标:

探索智能制造生产性“教学工厂”企业化运营,开展“真情实景”“真实项目”“真学真做”实践教学活动,练就真本领;建立智能制造生产性车间运行机制。

验收要点:

1.智能制造生产性“教学工厂”运行体制机制文件;

2.用于教学实训的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实习效果及相应照片;

3.智能制造生产性“教学工厂”生产管理运行过程性材料。

预期目标:

完善智能制造生产性“教学工厂”运营机制,引入企业工程项目用于教学成效明显;实现“真情实景”“真实项目”“真学真做”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真本领。

验收要点:

1.智能制造生产性“教学工厂”运行体制机制文件;

2.用于教学实训的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实习效果及过程材料;

3.智能制造生产性车间生产管理运行过程性材料;

4.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培养特长生材料。

5.学分制运行和管理

责任人:侯玉叶

预期目标:

构建学分制课程体系,建立学业导师制度;制定以品性修养、创新创业、职业能力、素质拓展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专创融合与学分制改革有效结合。

验收要点:

1.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2.学分制改革实施细则;

3.智能制造专业群学业导师培养过程材料。

预期目标:

形成具有智能制造专业群鲜明特色的学分制改革成效,完善专创融合、针对性培养等运行机制。

验收要点:

1.专业学分制改革过程性材料;

2.学分制改革成效报告及典型案例;

3.智能制造专业群学业导师培养过程材料。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负责人:侯玉叶

1.完善“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责任人:张静

预期目标:

实行学分制改革,优化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完善“3+2”对口贯通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创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调研报告;

3.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

4.3+2”对口贯通本科、“三二连读”“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5.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建设过程及文件。

预期目标:

完善学分制改革,优化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完善“3+2”对口贯通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创成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方案;

2.专业调研报告;

3.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材料;

4.3+2”专本贯通、“三二连读”等人才培养材料;

5.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及文件。

2.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责任人:张静

预期目标:

智能制造生产性车间真实项目构建课程3门,引入企业生产过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课时占50%以上。

验收要点:

1.用于教学实训的企业真实生产项目

2.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课程;

3.教改项目成果作品。

预期目标:

智能制造生产性车间真实项目构建课程6门,引入企业生产过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课时占50%以上。

验收要点:

1.用于教学实训的企业真实生产项目

2.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课程;

3.教改项目成果作品。

3.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健全创新工作室

责任人:李冲

预期目标:

建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训练中心4个,创新创业社团3个,国家级(含行指委)学生技能大赛获奖2项,省级学生技能大赛获奖5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1项;完善“班级-专业协会-创新工作室”三阶式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孵化中小微企业30个,开发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5门、创新创业慕课1门,争取承担省级创新创业教研教改项目1项。

验收要点:

1.学生创新成果清单及相应过程性材料;

2.师生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训练中心承担科研课题,形成专利、成果等的文件;

3.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材料;

4.学生创业案例材料;

5.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等培养过程性材料。

预期目标:

建立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训练中心8个,创新创业社团5个,国家级(含行指委)学生技能大赛获奖4项,省级学生技能大赛获奖10项;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1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2项;“创新工作室”平台育人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孵化中小微企业60个,开发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10门、创新创业慕课2门,争取承担省级创新创业教研教改项目2项。

验收要点:

1.学生创新成果清单及相应过程性材料;

2.师生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训练中心承担科研课题,形成专利、成果等的文件;

3.导师培养过程材料;

4.创新创业导师培养过程材料;

5.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过程材料及典型案例。

3.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

负责人:侯玉叶

1.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

责任人:张静

预期目标:

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牵头开发山东省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专业课课程标准、师资配备标准、实践教学条件配备标准、调研报告;开发项目化教材4部。

验收要点:

1.专业群课程标准5套;

2.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3.专业群调研报告;

4.项目化教材

预期目标:

优化“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牵头开发山东省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专业课课程标准、师资配备标准、实践教学条件配备标准、调研报告;开发项目化教材7部。

验收要点:

1.专业群课程标准5套;

2.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3.专业群调研报告;

4.项目化教材。

2.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责任人:张静

预期目标:

校企共同开发14门专业群核心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训系统3,教学应用软件3套。

验收要点

1.校企共同开发专业群核心课程;

2.精品资源共享课;

3.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4.教学应用软件

5.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预期目标:

校企共同开发20门专业群核心课程,争创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训系统6,教学应用软件5套。

验收要点

1.校企共同开发专业群核心课程;

2.建设教学资源库;

3.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4.精品资源共享课;

5.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6.教学应用软件;

7.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3.素质教育体系

责任人:王金新、张莉

预期目标:

构建以“孔孟文化、班墨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群特色文化,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实施“六个一”和“五个教育”活动。

验收要点:

1.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过程性材料;

2.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专家论坛材料;

3.专业群文化建设;

4.学生职场体验相关材料。

预期目标:

完善以“孔孟文化、班墨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人才培养体系,培育专业群特色文化,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劳动教育,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实施“六个一”和“五个教育”活动。

验收要点:

1.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过程性材料;

2.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专家论坛材料;

3.专业群文化建设;

4.学生职场体验相关材料。

4.教学团队建设

负责人:侯玉叶

1.推进名师工作室平台建设

责任人:李冲

预期目标:

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济宁市无人机大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聘请企业技术专家10人;每年培训骨干教师5名,完成校内外培训600人次。

验收要点:

1.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设备配置清单;

2.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运行资料;

3.省级以上教师及学生获奖和过程材料;

4.引进或特聘人才聘书及指导材料;

5.师资培训计划、总结。

预期目标:

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济宁市无人机大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聘请企业技术专家10人;每年培训骨干教师5名,完成校内外培训600人次。

验收要点:

1.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设备配置清单;

2.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运行资料;

3.省级以上教师及学生获奖和培养过程材料;

4.引进或特聘人才聘书及指导材料;

5.师资培训计划、总结。

2.“领军型”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责任人:侯玉叶

预期目标:

实施引聘计划。引进或培养博士和正高级职称人员3名;聘请校外1名专业群带头人,培养、聘用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各5名,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验收要点:

1.校外专业带头人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材料;

2.专业带头人培训记录和总结;

3.专业群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教科研材料。

预期目标:

实施引聘计划。引进或培养博士和正高级职称人员6名;力争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名;聘请校外、培养校内各1名专业群领军人物,培养、聘用校内外专业带头人5名,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验收要点:

1.校外专业带头人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材料;

2.专业带头人培训记录和总结;

3.专业群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教科研情况;

4.专业带头人国内外交流学习材料;

5.省级教学名师培养材料。

3.“教练型”骨干教师的培养

责任人:张静

预期目标:

优化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考核措施,优化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等;选拔6名以上教师作为“教练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选派12名教师赴海外研修学习。

验收要点:

1.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材料、培养计划、学习培训材料;

2.骨干教师课程建设成果材料、教科研成果材料;

3.骨干教师考核材料。

预期目标:

优化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考核措施,优化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等;选拔12名以上教师作为“教练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选派18名教师赴海外研修学习。

验收要点:

1.选派送骨干教师赴国外交流学习材料;

2.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材料、培养计划、学习培训材料;

3.骨干教师课程建设成果材料、教科研成果材料;

4.骨干教师考核材料。

4.“双师双能”教学团队

责任人:张静

预期目标: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选拔10名以上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培养省级青年教师技能名师1名;争创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师德标兵3名。

验收要点:

1.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及利用情况;

2.双师型教师企业培养方案;

3.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材料;

4.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统计及佐证材料;

5.师德标兵培养材料。

预期目标: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建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选拔10名以上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双师比例达到95%以上;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培养省级青年教师技能名师1名;争创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师德标兵5名;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大赛获奖9项。

验收要点:

1.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及认定材料;

2.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及利用情况;

3.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4.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材料;

5.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统计及佐证材料;

6.省级青年教师技能名师材料;

7.师德标兵培养材料;

8.教师大赛获奖证书。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责任人:张静

预期目标:

增加15名高水平兼职教师,承担技能实训课程或专业课教学或参与专业建设。

验收要点:

1.兼职教师聘任材料;

2.兼职教师名单;

3.兼职教师授课材料、培训材料、考核材料;

4.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材料。

预期目标:

增加25名高水平兼职教师,承担技能实训课程或专业课教学或参与专业建设。

验收要点:

1.兼职教师聘任材料;

2.兼职教师名单;

3.兼职教师授课材料、培训材料、考核材料;

4.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材料。

5.实训条件建设

负责人:苗新波

1.校内实训资源整合与升级

责任人:李冲

预期目标:

推进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工程训练中心,争创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省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实训教学管理平台1个;优化改造电工实训室、无人机实训中心、钳工、车工、焊工、自动化生产线、数控加工等现有实训室,打造教学工厂。

验收要点:

1.建设方案、相关合同、验收报告等;

2.实训中心使用过程性材料;

3.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成果;

4.教学管理平台建设相关材料等。

预期目标:

建成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工程训练中心,争创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省级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建成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实训教学管理平台1个;利用德促贷款,建成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智慧教室、工业4.0工厂展示区(含IAR技术体验区、VR技术体验区);教学工厂建设,突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验收要点:

1.建设方案、相关合同、验收报告等;

2.实训中心使用过程性材料;

3.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发成果;

4.教学管理平台建设相关材料等。

2.校外实践资源拓展与优化

责任人:李冲

预期目标:

新增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处;校企共建“厂中校”2个;改革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验收要点:

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材料;

2.“厂中校”协议及合作项目资料

3.教学实践成果等材料。

预期目标:

新增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处;校企共建“厂中校”4个;改革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验收要点:

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材料;

2.“厂中校”协议及合作项目资料

3.教学实践成果等材料。

3.实训室文化建设

责任人:李冲

预期目标

引入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实训文化,改善实训教学环境。

验收要点:

1.实训文化建设方案等相关材料;

2.精益生产等文化建设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

行业、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与教学环境相得益彰,实训环境育人效果明显。

验收要点:

1.实训文化建设方案等相关材料;

2.精益生产等文化建设相关资料。

6.科研与社会服务

负责人:冯建雨

1.技术创新与服务

责任人:鹿秀凤

预期目标:

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申报、校企合作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服务周边企业10家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开展精准服务项目10个,为企业等提供技术方案10项。

验收要点:

1.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等材料;

2.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材料;

3.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材料;

4.服务企业证明材料;

5.精准服务项目和技术方案材料。

预期目标:

校企合作建成2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服务周边企业20家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8项;开展精准服务项目20个,为企业等提供技术方案20项。

验收要点:

1.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材料;

2.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材料

3.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材料;

4.服务企业证明材料;

5.精准服务项目和技术方案材料。

2.技术研发与推广

责任人:鹿秀凤

预期目标:

筹建1个智能制造科研创新团队;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院市级科研科研课题10项,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5项,发表科研论文30篇,获取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30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项,各类社会服务收入3000万元。

验收要点:

1.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及运行资料;

2.课题立项等证明材料;

3.论文、专利证明材料。

预期目标:

建成1个智能制造科研创新团队;力争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院市级科研科研课题20项,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0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8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50篇,获取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90项,各类社会服务收入6600万元。

验收要点:

1.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及运行资料;

2.课题立项等证明材料;

3.论文、专利证明材料。

3.积极开展社会培训

责任人:苗新波

预期目标:

针对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需求,为社区教育、职工培训、农民工等开展网络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科普活动等培训人数不少于10000人日;对口支援学校培养师资20名,开发1门社区教育课程。

验收要点:

1.培训方案;

2.培训实施过程材料;

3.对口支援师资培养过程材料及成效材料。

预期目标:

建成中德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通过网络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科普活动等实现社会培训活动,培训人数不少于30000人日;对口支援学校培养师资30名,开发3门社区教育课程,建立1所社会培训机构。

验收要点:

1.培训方案;

2.培训实施过程材料;

3.对口支援师资培养过程材料及成效材料;

4.中德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材料。


智能制造专业群子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资金分配

建设项目

资金预算(单位:万元)

2019

2020

2021

总计

合计

1500

2085

605

4190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共同体

10

15

10

35

2.创新实施“多元协同、专创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

40

30

90

3.构建“四个课堂”高质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20

30

30

80

4.构建“班级-专业协会-创新工作室”三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20

30

25

75

5.加快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推进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100

120

100

320

6.建成“大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学团队

50

80

60

190

7.校内外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

1300

1800

380

3480

8.社会服务与技术积累

30

50

30

110

(                      备注( 6.建成“大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学团队预算不计入专业群总投资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