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 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精准对接山东新旧功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大产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汽车技术服务、光伏、会计、信息技术五大专业群,形成“优势专业引领、特色专业带动、骨干专业支撑”的专业群发展构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三年建设,力争建成3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力争建设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教学资源库,完成1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5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和省级教师竞赛获奖30项以上、学生竞赛获奖70项以上,专业水平整体提升。 |
建设项目 |
中期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验收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1.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负责人:冯建雨 |
1.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 制,优化专业群结构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立项建设12个院级专业群;初步形成专业布局合理,与区域产业发展契合度高,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3+2本科相互衔接的专业体系。 验收要点: 1.《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2.专业群立项文件; 3.专业调整调研材料; 4.2019年新上专业申报及审批材料; 5.2020年学院专业目录及招生专业目录。 |
预期目标: 高度契合济宁市及鲁南、鲁西经济带产业需求,形成完善的专业布局合理,建成智能制造等12个专业群;建立起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3+2本科相互衔接的专业体系。 验收要点: 1.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总结; 2.专业群建设总结; 3.专业调整调研材料; 4.建设期内新上专业申报及审批材料; 5.2021年学院专业目录及招生专业目录。 |
2.加强内涵建设,整体提升专业群水平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培育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 验收要点: 1.省级品牌专业群申报材料、立项文件、建设及验收材料; 2.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申报材料、立项文件及建设材料。 |
预期目标: 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高水平)专业群5个,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验收要点: 1.国家骨干专业建设及认定材料; 2.省级品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及验收材料。 |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负责人:冯建雨 |
1.创新“学训交替、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继续实施数控技术、软件技术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新增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验收要点: 1.已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申报材料、立项文件、建设过程材料、中期检查材料及验收材料等; 2.新增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申报材料、立项文件; 3.“1+X”证书制度申报、立项、试点材料。 |
预期目标: 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建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达到5个;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验收要点: 1.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申报材料、立项文件、建设过程材料、中期检查材料及验收材料等; 2.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立项文件、建设过程材料、中期检查材料及验收材料等; 3.“1+X”证书制度申报、立项、试点材料。 |
2.构建“四个课堂”联动,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构建由教学课堂、活动课堂、文化环境育人课堂、实践课堂共同构成的“四个课堂”联动,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8项,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奖15项。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论证、实施相关材料; 2.学生技能大赛获奖证书。 |
预期目标: 完善由教学课堂、活动课堂、文化环境育人课堂、实践课堂共同构成的“四个课堂”联动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20项,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奖50项。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论证、实施相关材料; 2.学生技能大赛获奖证书。 |
3.开发国际化课程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国际教育学院、相关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王刚、相关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项目培训包,开发国际化课程30门。 验收要点: 1.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项目培训包; 2.国际化课程建设材料。 |
预期目标: 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项目培训包,开发国际化课程81门。 验收要点: 1.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项目培训包; 2.国际化课程建设材料。 |
3.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负责人:冯建雨 |
1.构建“1+1+N”专业群课程体系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优化公共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共同构成的“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基于选课制的由“公共课程包+专业基础课程包+各专业课程包”共同构成的共建共享“1+1+N”专业群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人才。 验收要点: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2.2019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预期目标: 进一步优化完善“1+1+N”专业群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2.2020级、2021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专业群建设方案及总结。 |
2.开发新型教材和优质课程资源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院(部) 责任人:冯建雨、二级院(部)负责人 |
预期目标: 建设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校企共同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优质教材,开发国家级出版社教材4部,省级出版社教材11部。 验收要点: 1.专业教学资源库申报材料、立项材料; 2.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及建设材料; 3.正式出版的教材。 |
预期目标: 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0门;校企共同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型优质教材,开发国家级出版社教材10部,省级出版社教材20部。 验收要点: 1.专业教学资源库申报材料、立项材料; 2.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材料、立项材料;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材料、立项材料; 4.正式出版的教材。 |
3.深化“互联网+”视域下教学模式改革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院(部) 责任人:冯建雨、二级院(部)负责人 |
预期目标: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行分层分类教学和小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远程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转变,形成课堂教学新形态。 验收要点: 1.课程思政相关材料; 2.开展项目化教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专业相关材料。 |
预期目标: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行分层分类教学和小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远程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转变,形成课堂教学新形态。 验收要点: 1.课程思政相关材料; 2.开展项目化教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
4.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负责人:王振海 |
1.完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责任部门:创业学院、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王振海、冯建雨、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完善“文化引领、平台支撑、专创融合、三阶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10项。 验收要点: 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材料; 2.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 |
预期目标: 形成完善的“文化引领、平台支撑、专创融合、三阶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3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0项。 验收要点: 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总结材料; 2.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 |
2.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责任部门:创业学院、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王振海、冯建雨、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建成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训练中心10个。 验收要点: 1.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中心认定材料; 2. 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训练中心运行材料; 3.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中心实体。 |
预期目标: 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建成省级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成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训练中心18个。 验收要点: 1.国家级众创空间申报材料及认定材料; 2.省级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认定材料; 3.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训练中心认定及运行材料。 |
3.建设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 责任部门:创业学院、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王振海、冯建雨、二级学院院长 |
预期目标: 初步构建与专业紧密融合的“四融四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10门,建设创新创业慕课2门。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方案; 2.创新创业课程教材; 3.创新创业慕课。 |
预期目标: 形成与专业紧密融合的“四融四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25门,建设创新创业慕课3门。 验收要点: 1.人才培养方案; 2.创新创业课程教材; 3.创新创业慕课。 |
5.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负责人:黄炎 |
1.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实训处、国际教育学院、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王刚、张娟 |
预期目标: 建设海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5个,与企业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25个。 验收要点: 1.海外“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协议、运行材料; 2.国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协议、运行材料; 3.企业教师工作站协议及运行材料。 |
预期目标: 建成国家级双师型培养基地1个,海外“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0个,与企业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50个。 验收要点: 1.国家级双师型培养基地认定材料; 2.海外“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协议、运行材料; 3.国内“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协议、运行材料; 4.企业教师工作站协议及运行材料。 |
2.建设优质专任教师队伍 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姜海洋 |
预期目标: 引进或培养博士或正高级职称人员15名;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含行指委、教指委)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名;培养行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3名,引进校外专业带头人10名,培养骨干教师50名;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5%以上。 验收要点: 1.博士或正高级职称人员花名册; 2.省级青年技能名师认定文件; 3.教师培养、企业实践锻炼相关材料; 4.双师型教师认定名单、鉴定证书或资格证书。 |
预期目标: 引进或培养博士或正高级职称人员30名;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含行指委、教指委)2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青年技能名师5名;培养行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6名,引进校外专业带头人20名,培养骨干教师110名;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2%以上。 验收要点: 1.博士或正高级职称人员花名册; 2.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认定文件; 3.专业带头人花名册及培养相关材料; 4.教师培养、企业实践锻炼相关材料; 5.双师型教师认定名单、鉴定证书或资格证书。 |
3.打造优质兼职教师队伍 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姜海洋 |
预期目标: 初步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办法;开展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培训。 验收要点: 1.兼职教师花名册、聘用协议或聘书; 2.兼职教师各项管理制度; 3.兼职教师考核评价记录; 4.兼职教师培训讲义、照片等。 |
预期目标: 建立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聘请高素质兼职教师100名以上;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办法;开展兼职教师教学业务培训。 验收要点: 1.兼职教师花名册、聘用协议或聘书; 2.兼职教师各项管理制度; 3.兼职教师考核评价记录; 4.兼职教师培训讲义、照片等。 |
4.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姜海洋 |
预期目标: 培育1个国家级(含行指委、教指委)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 验收要点: 1.国家级教学团队申报材料、认定材料; 2.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材料、认定材料; 3.省级名师工作室申报材料、认定材料。 |
预期目标: 培育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名师工作室。 验收要点: 1.国家级教学团队申报材料、认定材料; 2.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材料、认定材料; 3.省级名师工作室申报材料、认定材料。 |
6.建设一流实训条件 负责人:冯建雨 |
1.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刘国军 |
预期目标: 完成6个综合实训中心的优化改造(扩建升级)并实施运行,36个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验收要点: 1.实训室论证、招标采购材料、设备清单说明、实训中心升级改造建设、验收材料和使用记录等; 2.校外实践基地协议、建设材料及使用记录等。 |
预期目标: 完成30个校内实训中心的优化改造(扩建升级)并实施运行,100个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中心3个。 验收要点: 1.实训室论证、招标采购材料、设备清单说明、实训室(中心/基地)升级改造建设、验收材料和使用记录等; 2.校外实践基地协议、建设材料及使用记录等; 3.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公共实训基地、省级虚拟仿真中心立项及建设材料。 |
2.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责任部门:教务实训处、二级学院 责任人:冯建雨、刘国军 |
预期目标: 完善实践教学及实训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实习管理组织流程及管理制度,积极打造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专业文化。 验收要点: 1.实践教学及实训管理管理制度; 2.推行实训室7S管理过程性材料; 3.专业文化建设材料等。 |
预期目标: 全面提升学院实训精细化管理水平,形成较完备的系列实践教学及实训管理规章制度,打造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专业文化。 验收要点: 1.实践教学及实训管理管理制度; 2.全面推行实训室7S管理过程性材料; 3.专业文化建设材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