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彩课堂”作为一种指向全要素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成效呈现多维度、高效益的特征。
一、关注教师发展,强化课堂活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实质性保障。“多彩课堂”坚持以促进发展为导向,关注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系统的发展性。一方面,通过课堂价值本位的转移,实现从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价值取向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基础和价值取向,为师生的成长提供一种开放、生成的动态实践过程;另一方面,通过“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循环,构建开放式、动态化的渐进教学系统,引导和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构建的价值观,充分释放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中的生命张力,生成教师教学共同体,实现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持续性发展和改进。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教师以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为指引,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职业教育课堂的改革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进而实现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二、重视教材研制,促进资源建设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更明显的职业性、跨界性与融合性,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多彩课堂”需要重点关注教材资源的编、选、用,而这离不开相关理论研究的引导性。“多彩课堂”的教材研制体现在教师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在项目制的学习任务中反复实践和验证,主动设问并发现问题,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在“多彩课堂”的教材使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规律,提升技术技能水平。除此之外,“多彩课堂”还会在区域教研机构、各校教学骨干的共同助力下,充分发挥各自对教材研究的优势,引领教材实现“与时俱进”“协同育人”的特殊功能,引导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师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平台化授课。在授课结束后,还会针对“多彩课堂”教学典型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反复验证和持续改进,为课堂教学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提供建议策略,并不断修改教材,进而完善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样态,实现“多彩课堂”教材的时时更新。
三、融合多元教法,解决课堂问题
教法是职业院校课堂改革的重要抓手,而“多彩课堂”的教法改革最本质特征是融合性,即立足校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推动课堂教法的“多维度”转型,使“多彩课堂”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其中,课堂教法的“多维度”转型体现在育人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课堂改革要素的系统重组与深度融合。第一,通过“多师共导”的方式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在“多彩课堂”上,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个教师难以胜任复杂性、综合性技能教学任务的问题,企业师傅、同校或跨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课堂实现“双师共导”甚至“多师共导”。第二,重构教学项目,发挥职教育人的职业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以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为导向,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并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系列重组和有机融合。第三,融合教学场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在教学环境方面,打破了传统教室的物理边界,打造企业车间、学校工坊、校企在线融合课堂等,通过真实工作情境的创设,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氛围。第四,融入新技术,构建理虚实一体化学习空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选择并适切运用虚拟仿真、动画、视频、微课等信息技术以及智慧教学平台及其大数据,实现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教师进行经验+数据的智慧教学决策,学生实现理实虚一体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