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日前遴选出485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正式对外公布,我院《创新实践促发展,产教融合出新招--知识产权链接创新资源赋能校企合作》这一“理工经验”入选为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在2021年7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关于征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的启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具体内容为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典型案例。
我院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优势,与对口企业强强合作,促进更多更好的知识成果转化与科技成果经济产出,实现了校企之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创新建立了济宁知识产权学院,开设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并开始招生,培养具有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依托多类型服务平台和专业的强大优势,持续为地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智库服务。创新建设了“1+1+N”社会服务体系,搭建教师服务企业的桥梁,引领和带动广大的教师员工积极加入企业的改革创新中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我院坚持教育与服务并举,找准突破点,依托知识产权建立了基于政策解读、技术改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1+1+N”社会服务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指依托学院作为服务中心基地,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统筹社会服务;第二个1是指具体的执行部署部门服务企业部门和统筹平台,设立的济宁市知识产权学院,N是指在不同的领域建立N个校企合作服务团队服务N家企业。
在推进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院坚持“应用导向,协同创新”的专业与科研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通过顶层设计、资金支持、转化收益分配等政策导向,强化校企合作,从专利导航与布局、专利申请与维护到专利运用与转化,全程体现“协同创新、共创价值”的理念。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学院成立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学院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工作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证。
学院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创新校企联合申报知识产权
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的需求,我院率先全省成立了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为济宁市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全面的科技教育政策培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服务;被认定为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鲁西南四城市提供大量的技术转移转化合格人才;被认定为省级科技教育基地、省级科普示范基地为周边社区、学校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普及工作,发挥科技潜力的过程中提升科研能力;联合太白湖新区管委会共建济宁新城大学科技园,为大量的初创企业提供15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



学院依托大学科技园校企共建的各类中试基地
依托知识产权学院,我院以培养输出应用型、实战型、操作型知识产权全能人才为目标,为鲁西南第一家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在校培养和在职培训学院,入选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院获批的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促进我市科技成果转化120余项,累积实现技术交易额4000余万元,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3家,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5.3亿,社会培训服务达28万人日。

学院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服务工作
我院作为济宁市打造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知识产权实践培训基地,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等手段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力品牌建设,助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其他兄弟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