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制定《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基于四个课堂联动育人体系,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劳动育人模式。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发力。学校根据学生情况,科学设计劳动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一些与家政、烹饪、手工、园艺、耕种等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课程。从点滴处培养劳动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校注重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弘扬劳动精神

筑牢劳动育人基石

学校注重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劳育文化资源、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找到前进方向。为实现新时代高校育人目标,学校基于四个课堂联动育人体系,依托1+N的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劳动周、实习实训、专业技能体验、志愿服务等各式各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来进行劳育。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及校园内宣传栏、广播站等线上线下全天候的宣传媒介开展了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光荣等价值引领工作。同时注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将劳动教育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深化第一课堂改革

劳技结合唤醒真挚情感

学校以实习实训课程体系为主线,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重视和发挥实习实训的劳动教育功能。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1+X证书要求等,及时更新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推动建立功能完善,设备齐全配套的校内实习实训劳动教育基地,丰富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内涵。


创新第二、三课堂人才培养模式

“六个一”工程锻造“劳动达人”

学校拓展劳动教育形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依托地域文化特色,以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为载体,引进21位非遗大师,创新“非遗大师+现代学徒制”模式,打造“体验式”传统技艺学习传承平台。通过实施“六个一”劳动技能培养工程,让每一个学生完成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文化内涵劳动等学习和实践。在动手实践中产生的工艺之美让学生培养美己美人的情怀和懂美会美的品位(劳动逸美)与树立想到即行动的研究意识和探索精神(劳动焕新)。


 

深挖硬核专业技能与实践

劳技无缝衔接,实现第四课堂育人成效

学校牵头成立“生产及服务型劳动联盟”,形成高职院校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及服务性劳动协作体制机制。结合学校12个二级专业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成立无人机农药喷洒、光伏电板清洁、电商抖音农产品推广、汽车农机检修等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系统设计

在劳动中培养技能

学校切实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工学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与实习实训单位共同加强实习实训过程管理,对实践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效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实时动态化的过程管理。完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顶岗实习劳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指标体系。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优秀社会人士,开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产教融合

拓宽劳动育人渠道

立足于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与当地产业布局、发展规划和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院校紧密结合,与企业深度融合,发挥其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引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入驻,开展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技能。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依托原有基础,内建外联,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实习实训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名师高徒

工求精密植入人心

学校在实训劳动教育中,实行现代学徒制,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推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合作新模式,积极引厂入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场所。
   

专创融合

创造性劳动新常态

强化专创融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通过专业人才培养,大力提升学生理论和技术水平,规划学生创造性劳动项目库,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一项创造性劳动项目。发挥我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创客空间”、知识产权学院等平台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济宁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将学生创造性劳动与创新创业相融合,推动学生劳动成果价值转化,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劳动光荣

评价激励表彰有道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通过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为学生制定“劳动档案”,从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成果四个维 度进行记录和评价,形成包含思政调研成绩单、理论基础成绩单、生活劳动成绩单、生产劳动成绩单和服务性劳动成绩单“五单集成”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劳动素养评价的独立表彰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设立“劳动光荣奖”“劳动之星”“劳动先进奖”“劳动创造奖”等项目,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劳动表彰大会等活动,扩大劳动素养的教育教学成果,巩固劳动教育的长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