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示范引领,展现职教师资整体素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自2019年起实施了全新的比赛方案,更加全面地考察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更加聚焦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三年来,教学能力比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激励职业院校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推进“三教”改革、促进提质培优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一)坚持立德树人,铸牢高素质根基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完善“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职业院校广大教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厚植教育报国情怀,涵养良好师德师风,以自己的学识阅历、模范品行影响和教育学生;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一线教学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突出“德技并修”的职教特点,加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二)引领课程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以“增强社会适应性”为己任,构建与产业升级、学生成长、体系健全协同、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生态。职业院校广大教师根据国家教学标准要求,服务行业头部企业或地方重点产业,体现战略新兴产业、人才紧缺产业、传统改造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职扩招生源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一体化等新挑战、新要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案例走进教材、更多的课堂走出教室、更多的活动走向社会。

(三)打造教学团队,发挥高水平示范

教学能力比赛引导各地各校大力推进、协力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支持校企合作、跨校合作、东西合作,特别鼓励名教师领衔、老中青结合。职业院校广大教师普遍重视高素质,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教育理论运用和课堂实践创新相结合,突出个体成长和团队建设相结合,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三年来,教学能力比赛本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各地省级比赛的参赛作品和参赛教师屡创新高。

二、坚持效果导向,提高职业教育育人质量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37支代表队提交了涉及24门公共基础课程、覆盖中职16个专业大类、高职全部19个专业大类的881件参赛作品。教学内容反映着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教学方式彰显着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教学成效体现着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落实课程思政,细化各类课程具体要求

2021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推进思政课建设思路、师资、教材、教法、机制、环境创优;农业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工业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医药类专业课程加强医者仁心教育,艺术类专业课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二)对接专业目录,推进教学要求改造升级

2021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颁布的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设计的专业目录,按照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时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中等职业教育更加关注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构建纵向贯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三)迭代教学标准,吸纳岗位新技术新规范

2021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紧盯企业需求、市场信号,及时更新教学标准,把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课程教学,把行业头部企业的典型案例及时引入课堂教学,把体现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融入实训教学,拓展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四)融通岗课赛证,深化课程教学综合育人

2021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围绕课程这个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单元,对接职业标准、职业规范,对接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岗位任务要求、竞赛评判标准、证书考核内容,推进专业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和综合育人,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

(五)改进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2021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关注生源特征、对接工作过程设置目标、组织实施,打破课堂边界、重塑教学形态;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进内容呈现方式、师生教学方式,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六)完善评价机制,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021年的比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广大教师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从参赛作品反映出职业院校和教师在教学的管理、设计、实施、反思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有的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进行及时修订,分类编制、格式规范方面的问题不少;有的公共基础课程还没有及时按照部颁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显得相对滞后;有的参赛教案仍然偏重于分析设计,而忽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安排;有些课堂实录视频的镜头更多地“盯”着教师,忽略学生的活动,多遍“回拍”也给师生造成较大负担;有的教学实施报告讲设计的多、说实施的少,图表用得多、有效佐证少,体现时代新要求、教改新成效的个性特色还不多。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特别要说明的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2021年的决赛在基本保持比赛方案总体框架的前提下,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比赛方式及时调整为“校内场所、学生参与,线上抽题、实时录制,限时上传、取消答辩”。在保障组和各参赛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事宜,也为今后通过网络评审教师实际的教学课堂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三、强化类型特色,塑造教育教学崭新生态

面向新起点新征程,比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比赛为抓手,推进职业院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一)突出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铸魂育人,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素养,引导广大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二)全面提升“职业性、专业性、示范性”素质

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不同,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需要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能做,还要能讲。广大教师要了解行业企业需求、跟随前沿技术发展、掌握因材施教本领,重视提高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能力、课程开发建设和实施能力,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同时,要兼顾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三)深入推进体系建设、内容更新以及方式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的时代重任,广大教师要以面向实践、接续培养为导向,设计纵向贯通、系统衔接的课程体系;要以面向市场、促进就业为导向,更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要以面向人人、以生为本为导向,因材施教,创新灵活多样、新颖有效的方式方法。

就赛事本身而言,要继续发挥好对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带动、示范作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关注真实、进一步统筹规划,避免“参赛教学两张皮”的现象。鼓励“校赛”突出群众性、基础性,重点检查日常教案、开展随堂听课,考察教师实际授课水平;鼓励“省赛”突出全面性、规范性,普遍开展各专业、各课程的多样性教学竞赛,考察院校课程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