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入选全国首批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省份。去年初,教育部山东省共建职教高地启动。在教育部指导下,山东落实职业教育类型属性,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12项制度机制,出台20个改革文件,启动实施495个项目,逐市、逐县制定实施方案,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一年来,山东职教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探索了很多路子,为相关全国性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和实践支撑。教育部转发了山东教师绩效工资、混合所有制办学等文件。

一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吸引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职教高考本科录取比例由6:1提升至4:1,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2020年,全省中职招生录取44.4万人,比上年增加10.8%2.5万人超过普通高中分数线;高职录取36.8万人,2.4万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职校招收低分生难题,开始逐步得到破解。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企业“双向赋能。山东14个部门制定了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40余个项目拉动社会投入近百亿元,加快了多元办学格局的构建。建立产教对话制度,认定14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明确9项税收优惠政策,突出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全省中、高职学校校均合作企业分别达到14家、268家。山东被确定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省份,济南、青岛成为试点城市。

三是改革绩效工资和招聘制度,建设充满活力的“双师型队伍。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可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5倍;学校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建立高水平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对业界优秀人才可采取直接考察方式组织招聘,全省双师比例超过60%。将研发机构设置、人才招聘、职称评审、内部薪酬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权利,全部下放学校,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

四是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做有质量有标准的职业教育。2020年作为全国唯一赛区,承办全部37个试点赛项,探索体现世赛理念、开放式、普及性技能大赛新赛制。坚持育训结合、工学结合,组建200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体化设计469个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体系,校企双元开发省级规划教材,1+X证书试点规模达13万多人,按照类型教育特点评价办学水平,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去年上半年疫情期间,17万职校学生返岗支持近千家企业的复工复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担当。在山东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等8大快速发展行业中,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五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提升职业教育开放度。山东10部门联手支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把优质资源引进来,服务企业走出去,全省职业院校国(境)外办学点达到43个,每年培训中资海外企业员工30余万人次。

 

 

下一步,山东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不断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确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蹚出路子。

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2021年,是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大踏步迈进的成是阶段,山东将以职教高地建设为统领,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抓好一地一案、一校一案的贯彻落实,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新突破。

一是要在畅通技能人才成长路径上探路子。继续深化“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上下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机制,探索高水平高职院校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优质中职学校优势专业举办高职教育,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畅通渠道。

二是要在建设高水平院校和专业上迈步子。启动新一轮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各地各职业院校将集中力量推动提质扩容,力争每一个县(市、区)都有一所高水平职业院校。要根据扩招工作需要,全面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要适应中职学校招生“回暖形势,多措并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中职教育学位供给。

三是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想法子。要持续开发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健全教材选用制度和教学用书目录,深化教师、教材、教法和课程改革,将X证书内容贯穿教育教学,优化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水平考核指标,建立中职学校和专业考核制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校内规则制度体系,全方位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四是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搭台子。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健全人力资源统计、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力度,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让职业教育“长入经济,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基本要素。要全面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既背靠政府,又面向市场,在服务中提升能力、集聚资源、实现增值,吸引社会投入、获得市场地位、赢得社会尊重。

五是要在探索职教发展规律上结果子。各地各校要注重加强规律总结、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原创性的先进理论成果与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及实践成果,形成职业教育规律性认识,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研究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