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2022年山东省教育厅评选出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我院以“君子文化”一校一品品牌和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为依托,入选该项目。

一山一水一圣人,齐鲁大地,文化之都。济宁是孔子故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于2010年开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探索实践,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地处孔孟之乡传统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域优势,学院的发展浸润着东方圣地儒家文化的精华,在文化交流方面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学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文化,开展高职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君子人格教育教学活动。

 

树立君子人格

 

培育大国工匠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养具有新时代君子人格的大国工匠,学院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丰富资源,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基于孔子提出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一“君子人格”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道德修养、宽广人文情怀、精湛技术技能的当代“君子人格”。同时将其转化成培养当代“大国工匠”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精神家园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君子人格大国工匠”。

工匠文化与专业文化的碰撞

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院构建专业文化、职业规范、工匠文化和传统文化生态系统,打造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模式。一是以专业建设为纽带,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文化。二是以职业素质课程为基础,感悟传统文化。三是以实习实训为载体,浸润传统文化。四是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体验职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把传统文化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建设、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和行为养成等各个环节,并内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文化心理。

▲航海实训教学

▲光伏电子实训教学

▲航空实训教学

▲在各项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发挥东方圣城世界文化遗产优势

建设培育君子人格大国工匠高职名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的主要表现形式,经过实践探索,2021年学院又进一步把这一范式引入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通过举办“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会”等活动,打造中国高校中外人文交流典范。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教育、人文交流、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研究与实践,具体包括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群、打造“基地+景区”综合体验载体、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新平台。